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新传先锋“三下乡”】公益路上的行者郭中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一些人,即使生命让他负重前行,他依旧用行动践行爱与责任。

    有这么一群奔波在大街小巷、村镇社区的红色身影。不言艰辛不言累,用心奉献、用爱传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义工。今天我们将走进一名义工的生活——郭中义,这是一位穿着朴素、身材中等、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如果说义工是一条漫漫长征路,这条路上凝结的是郭中义全家人的无私奉献。

    2004年,郭中义带着妻子两个人在外打工拼搏,起步很难,在江苏做保温材料的生意。没有任何条件的夫妻两人,就每天骑辆自行车跑遍整个地级市,在工地上四处发名片,推销自己的产品。通过这样锲而不舍的努力,郭中义最终有了一家自己的小公司。回忆起和前妻的点点滴滴他眼睛里闪着泪光。

    然而,当事业日渐好转之时,生活却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2011年年末得知妻子患癌,郭中义带着妻子来到上海的肿瘤医院进行化疗,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让妻子提出回家静养的想法。面对妻子的恳求,郭中义妥协了,2012年年末他带着妻子回到宿松静养,临走前,郭中义将公司转让。好景不长,2013年妻子再次发病,两个人再次回到上海。“医生告诉我说你别治了,但是我没有放弃也不能放弃,我就带着她做换血,又跑了很多家医院。”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妻子。

    “我以前看起来很年轻的,自从经历了那三年,头发白了好多,现在不行了,苍老很多。”从陪前妻到处治病,一直到她离开,郭中义的心境发生很大变化。“我感觉人这一生啊,一定要多做善事,要有一颗奉献的心,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前妻的离开,点亮了郭中义心中对公益的一抹光。

    后来经朋友介绍,郭中义组建了一个新家庭。来到郭中义家中时,他们一家人和乐美满。“现在的这个妻子跟我女儿、儿子都很好,跟女儿就像姊妹两个,我觉得我很幸福,这是上天对我最大的眷顾。”

    郭中义家里现在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女儿今年大学毕业,儿子九月份开学上初二。最新添的小宝宝才四十多天。

   “对我做义工事业,我的家人都很支持。特别是我现在的老婆,有时候她会说我这样太辛苦了。我也很感谢她一直以来的支持。” 我经常劝慰她“自己身体好,扛得住。”郭中义笑着说。

    在丈夫的感染下,妻子也即将成为义工协会的正式会员,全家人也都投入到义工活动中来。 

人生不可或缺之路

    “可以说加入协会这一年多来我参加了有70%的义工活动。” 这是他给自己的评价。义工协会的会长陈耀平说:“他是我们协会入会时间最短,进步最快的。”然而成功的背后,郭中义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

    “在义工协会组织,我经历了很多。”他回忆柳坪乡那次敬老院活动,十分紧张,两天晚上睡觉都想着主持稿的问题,休息时总是把主持拿出来背。“再后来因为义工大会的选举我担任了理事,所以主持也交给别人做了,所以那次是我第一次主持也是唯一一次主持,印象很深刻。”

    2017年4月2日的义工大会上,他成功当选了义工协会第四届理事,又在理事会的共同决定下,担任了协会关爱部的部长。又因办公室的主任家中临时出现状况,郭中义临危受命,接管了办公室,并且把办公室工作做得井井有条。2017年安徽省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中,他荣获“春运暖冬行动最美志愿者”称号。“加入了义工协会,我很感谢义工协会,这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能够使自己不断进步。”

社会不可忘却之人

    2015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北浴乡的山路上,有一群红色的身影,他们带着棉袄、暖手宝、香菇、木耳等物资去慰问失独老人。他们的车子陷在山路中途,就靠着几个人的力量把车子抬出来。“我觉得只要有这个心,就能够挤出一定的时间来做这个公益事。”他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的“怡养家园”项目,慰问失独老人,深切地感受到老人们的孤独和所需的关爱。“我希望社会上多些爱心人士为这些失独群体进行一些关爱。”这次活动他记得尤为清楚,说起的时候滔滔不绝。2016年的上半年,他正式加入了宿松县义工协会。逢年过节,郭中义都会给这些孤寡老人送去温暖,这已经成为他一年多来坚守的一个习惯。

    据了解,宿松县义工协会共有396人,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他们来自宿松县的各个地方,从当初的13名爱心志士发展到如今近四百人的爱心群体,因为心中有爱和奉献,他们聚集在一起。如今已是第四届机构,义工协会组织也逐渐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我的处事方法就是这样,我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要不然就不做。既然我加入了,那就全身心的投入,把这个事业当成自己的工作来做。也承蒙大家的信任,让我担任这些重要的职务,挑起身上的担子。”刻下无私,坚守希望,洒下汗水,脚踏泥泞。在“义工”这条路上,郭中义不负众望,使义工的队伍越来越强大。

(文/陈皖皖  图/赵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