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新传先锋“三下乡”】总有些爱,让你一如既往——记宿松县义工协会会长陈耀平

    三四张电脑桌,一条一米多长的旧沙发,一排中等大小的文件柜子,角落里堆放着即将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所需物品。这个位于宿松县城一个成人劳动技校内的办公室,就是陈耀平所说的义工协会的“家”。

    自协会成立以来,7年间已经搬了5次家了,而现在的这个家是人社局免费提供的两间教室组成的。跟往常一样,只要一有空余时间陈耀平就会往义工协会的办公室跑。在这个“家”里,陈耀平经常跟大家一起商量协会的相关事宜,作为宿松县义工协会的会长,大大小小的事情,陈耀平都愿意亲历亲为。

心怀群众的基层干部

    1994年从学校毕业以后不久,陈耀平就被分配到宿松县卫计委工作。当时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很紧,陈耀平作为一名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免不了要经常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农村群众打交道,他们大多数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

     “从群众的角度来说,这些超生的老百姓认为我们计划生育的工作是不得人心的,国家的政策就是你超生了,你必须接受处罚,但是那些群众家里非常穷,所以会造成一定的矛盾,时常会有一些冲突。”在做计生工作的同时陈耀平也接触到了许多农村的弱势群体,他看到了他们的困难,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所以我经常在思考,为什么这两个矛盾不能调和?所以我就想在业余时间做一些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事情,让他们改变一下对我们计生工作者的一些看法,这也是我加入义工协会的初衷”,陈耀平如是说。如今二孩政策放开以后,计生工作者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也大大缓解了,更多的是强调服务观念而不是“处罚”和“抓超生”了。

    后来陈耀平也把这种工作中的服务观念带到了义工活动中去,卫计委的工作很忙,他在单位兼了两个股室的负责人,比其他一般人的工作要忙一些,但是陈耀平只要是休息时间,还是挤出时间来从事公益活动。

鞠躬尽瘁的义工成员

    宿松县义工协会成立于2009年的8月,是经宿松县民政局批准成立的第一个民间爱心公益社团。没有固定资金来源,日常的办公、水电和耗材等都是依靠外界爱心人士的捐赠以及协会微薄的会费来支撑。陈耀平第一次接触到义工协会是2012年,当时儿子在上小学,放学带回来一个练习本,本子上一个红色的印戳和义工协会的QQ交流群,让陈耀平开始对义工协会逐渐了解。

    提交申请书之后,陈耀平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义工。第一次参加义工活动,陈耀平要去一个乡镇的敬老院的参加慰问演出,为了创新节目形式,逗老人家开心,他在家里对着教学视频自学了魔术。虽然他知道自己的水平不高,准备的时间也很仓促,但是敬老院里的老人们乐了,他觉得,这样足够了。

    资金支持是从事公益活动的必要支撑。陈耀平刚加入协会时,当时协会一年的善款才四万,有一次,一个社团为协会捐赠了两万多的善款,为了表达对二十余位捐款人的感激之情,陈耀平一口气喝了二十几杯酒,回到家醉得不省人事。这两万资金帮助二十多个贫困学生解决了助学的问题。

    自那以后,陈耀平积极发动会成员为协会争取更多的善款,提出了“人人都是外联”的号召,“后来协会的善款连年增长,从几万到现在的五十多万,我们的协会从当初的“矮矬穷”到现在的“白富美”,所谓富,是我们争取外联基金这一块。”陈耀平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满足感。

矢志不渝的爱心使者

    从2012年到2017年,陈耀平坚持做义工已经五年了,从一名懵懂的会员到现在协会的“火车头”,他与协会共成长,始终热衷于公益事业。扶贫助困、关爱助学、文明创建,义工协会的点点滴滴都令陈耀平动容。

    协会多年的所做所为也深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经有一个失独老人,是义工协会扶助的对象。每次陈耀平他们过去,老人都早早地站在门口望着,盼望着义工们早点来,老人家会惦记着他们,还会不时地给陈耀平打电话聊天。“虽然是短短接触过几次,但是老人家把我们当孩子看,每次站在门口望着我们的眼神都是那 么地亲切,她需要我们的关怀”。

    孩子马上高三了,妻子要求陈耀平希望能够多留点时间陪陪孩子。一边是家庭孩子,一边是义工协会,陈耀平最终还是选择在义工在义工的道路上坚持。

    从一名“计生人”到现在的“爱心计生人”,陈耀平零零落落的一生里,像一块被慢慢涨大的海绵,只是这海绵里,“注”满了爱,“注”满了义工精神。总有些爱,让你心甘情愿、一如既往。(文/甘诗琪  图/赵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