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新传先锋“三下乡”】朝阳厂的“朝阳”岁月

    编者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关系紧张,国家号召“备战备荒为人民”,上海转移工程在皖南山区依据“靠山、隐蔽”的选址特点在皖南山区建立大后方,史称上海小三线。朝阳厂就是在三线建设时期设在祁门县的,主要生产微型电机(马达),以供飞机或轮船上的仪表盘使用。建于1968年,1984年交接。三线企业多是军工、半军工企业,属于国家机密,直到80年代才见于报端。

   

      “那时候的人都很淳朴,心思很单纯的,眼红、嫉妒啊这些都不会有。”墨镜,板寸头,格子衬衫,站在楼梯口向前张望,像个稳重的大叔。摘下墨镜,岁月刻在眼角的痕迹显露出来,琚三玖是原安徽朝阳厂的副厂长,今年已经65岁了,不知不觉,距退休离开朝阳厂已过14年。

      为响应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朝阳微型电机厂建于1968年,代号安徽祁门县501信箱,符合三线建设“靠山、隐蔽”的选址特点。朝阳厂最初是在山之间凿开一个通道,作为出行的大门。起初,大门前还没有路,只有厂房后面有一条人工修的羊肠小路,用来和外界进行交流。

      三线的工厂是军事化管理,早期,朝阳厂有十几个部队的人常年驻扎在朝阳厂内。每天上下班不是现在的电铃,而是厂内广播室通过喇叭定时定点播放军号作息。每天上班前半个小时全厂各小组学习中共中央文件,读《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每天都要交学习心得、轮流挨个发言、表明自己的决心。每个星期还有一次全厂大会,在大会上总结进度、汇报计划、表扬做得好的、批评做得差的、鼓励有进步的。琚三玖从建厂之初就来到了朝阳厂,从1972年进厂到2003年国企改制离厂,朝阳厂承载着琚三玖整个青春时期的记忆。

     还在上学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树皮、草根等琚三玖都吃过。“比起上小学时的日子,在朝阳厂里的生活是很好的。”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祁门征用土地建设小三线厂,琚三玖所在村组的土地也被征用。那时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就难以实现自给自足。政府出台政策,土地被征用的家庭可以按亩出人口进厂工作。琚三玖就这样,从插队农村被招工到朝阳厂。刚到朝阳厂,琚三玖被分配到的都是苦力活,因为工作工种原因,左手虎口经常被砸肿,时常疼得连碗都端不起来。可就算是在这个时候,琚三玖也没有后悔过进三线厂。那个时候,对于当地人来说能进三线厂是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工资高,社会地位也高,如果当地人能进三线厂都是被县里羡慕的对象。

      三线厂在不同地区分不同类别,上海朝阳厂是三线厂属于八类地区工资制,而安徽朝阳厂是三类。在当地,同一级别的三级工,在三类厂里肉食补贴有1元,而在八类厂肉食补贴有8元,工资也自然不一样。类别的划分是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工业总产值以及人均产出决定的,类似于如今一线二线城市的工资水平不同。后期三线工人的家属房有30平米,而当时县委书记的家也不过50—60平米。八十年代初,新建宿舍有4栋,每栋4层,共有96户。祁门县电视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朝阳厂不仅有彩色电视,还有专门的电视活动室。祁门县大多数人家还在用井水的时候,朝阳厂就在厂里安装了自来水系统并且有了单独的浴室。

      琚三玖还记得自己有一段时间清闲时,就自发地每天在车间门口扫地,发工资的时候发现多了10块钱,很惊讶,后来从主任那里得知自己坚持扫地被领导看到了,10块钱是用来表扬琚三玖自觉自发的积极劳动。“那时候的10块钱可不少呢。”琚三玖的眼角洋溢着不可抑制的自豪。

      “那时大家都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工作来了,没有一个人推辞含糊,都是积极主动的,而且保质保量。”工厂每天都有人值夜班,因为娱乐活动少,有时也会搓搓麻将,但绝不会耽误工作进度,上半夜4个人一起玩,下半夜就是4台机器在运转。

    上海、安徽双方交接后,小三线厂最终留给安徽当地,朝阳厂里的上海职工撤走后,厂里剩下36个留皖人员。留下来的人每人负责一个工种,手下带7到8个徒弟,琚三玖也是这36个人之一。安徽接管上海朝阳厂后,琚三玖带领几个年轻职工学习借鉴原三线时期工厂的规章制度、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厂内具体情况和市场的变化调整和制定新的制度。“当时把仿宋字体写得好的员工,从生产车间抽调过来。把各类制度刻到钢板上,印刷、装订成册,然后再分发到各个生产车间。”

     九十年代,国家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许多三线厂产品不对路、市场萎缩,纷纷倒闭。朝阳厂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那个时期被称为“不倒翁”产品,。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也纷纷做起电机产品,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朝阳厂另辟蹊径,做规模,创产量,发展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兼并了经营不善的为民机械厂和七一医疗设备厂。

      九十年代末期,朝阳厂曾跟合肥工业大学研究所余士杰教授合作开发太阳能光伏产品,也曾到新疆调研市场的可行性。通过太阳能系统产品,使新疆沙漠中的一个村庄用上了电和自来水。朝阳厂不仅产品改造升级了,管理制度也与时俱进。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厂里需要不断的活力,管理层面采取“末位淘汰制”,即工作综合指标排在最后一名的职工将面临下岗的风险,这种制度使得朝阳厂的效益不断提高。朝阳厂发展最好时产值过亿,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上交的财政税收占全县的80%,位居全国分马力电机行业第12位,一度是整个祁门县的骄傲。

      2003年,国有企业改制,朝阳微型电机厂拍卖给浙江一位私企老板。一年后,经营不善倒闭,朝阳厂的“朝阳”岁月由此落下帷幕。(文/图 赴皖南专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