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新传先锋“三下乡”】洪水无情人有爱

    7月9日下午,一个标属上海的陌生号码打进了团队指导老师马星宇的手机,一阵急促的询问让原本以为是诈骗电话马星宇眉头紧蹙起来。原来是宿松县五里乡六圩村在沪工作的黎晓平与因洪水转移的老父亲失去了联系,当看到团队制作的关于该乡安置点的微信时,迫不及待地想打听父亲的消息。团队立即通过五里乡团委负责人与该村委会干部取得联系,通过细致的照片比对,迅速核实了网友父亲平安的事实。事实上,正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干群积极抗洪,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安危牵挂心头,才使得洪水无情人间有爱。遍布宿松各地的安置点,转移群众生活无忧。我们实践团队也走进了位于金龙小学的安置点,亲身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6月中下旬以来,宿松县遭遇了自1983年以来的特大暴雨,受灾群众达到32.3 万人。抗洪救灾、转移群众、设立安置点……干部群众、爱心人士在洪水面前再一次凝聚起一股强大的爱心力量,让这个偏居安徽西南较少受人关注的县弥漫着众志成城抗洪救灾的温馨氛围。

    无论是蹲点驻守大堤的披星戴月,还是自发组织巡堤的争先恐后,抑或爱心物资的源源不断,这背后满满的都是仁爱与担当。一处处安置点昼夜建立,秩序井然、物资充裕,即便大灾无情,但闷热的空气里分明弥漫着大爱无疆。有24小时昼夜蹲守圩堤的党员干部,有值守安置点穿梭的红马甲,正是有了她们,因洪水转移的群众才能在安置点安心住下。在宿松县数十个安置点,转移群众喝得上热水,吃得上饭,住得舒坦。距离县城不远,但水情形势严峻的五里乡金龙小学就在这场洪水中成了安置点,六圩村水位告急,乡、村干部就将村民们转移到了这里。

“我们五里乡就是一个大家庭”

    上午11点钟,我们来到金龙小学安置点,穿过繁忙的人群,记者见到了正在厨房切黄瓜的刘美玉和黎世红,就在嘈杂的切菜声中,她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黎世红一边用手擦眼睛一边抬起头不好意思地向记者解释到,“刚才在切洋葱,辣了眼睛”。从3号得知六圩村受灾以来,二人就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从隔壁万元村赶了过来。一来到安置点,她们就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洗菜、切菜,打扫卫生,宣传安全卫生政策。在发方便面的时候,她们会把方便面泡上,给灾民送上热腾腾的食物。7号,宿松的天终于放晴,由于在农村的多是老人与儿童,她们就给一些老人和儿童洗了衣服。“虽然说在安置点,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穿着干净,舒服点”。刘美玉笑着说道。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被洪水冲毁了粮食的农民格外想回到自己的家,牵挂着家里的鸡鸭猪。刘美玉和黎世红细心的劝导着这些老人别回家,陪老人们聊天。她们往往在1点钟才会吃上午饭,等过灾民们全部吃完后,她们才会随便吃点。“得要灾民们吃饱,我们不能和他们抢吃的。”黎世红边切菜边向记者说道。

    从早上7点钟到安置点,到晚上8点才能回到家,由于她们二人都是村里的计生专干,回到家还有积压的工作等着她们去处理,平时晚上9点钟就可以睡觉,这几天她们睡觉的时候时钟已经到了11点。

    在被问道她们为什么会放下种种自发地来到隔壁村帮忙时,她们这样回答道“我们五里乡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应该互帮互助”。

“孩子,对不起,妈妈不是故意挂你电话”

    邓顶峰是五里乡扶贫工作站的指导员,2号一接到上级命令,她就赶到了金龙小学,主要负责灾民的生活的安置。为群众准备生活的物资,安抚群众的情绪,去厨房帮忙,哪里需要帮忙她就会去。最累的时候,在搬运物资的时,她靠着物资就能睡着。为了方便节省时间,她干脆住在了工作单位。她一心为了群众,群众也认可她的工作,她最高兴的是有老人这样对她说“你这个妹子真好,是个大好人。”有一次在给灾民收拾房间的时候,一位小朋友自发的也拿着扫把过来打扫,“我很感动,在这个安置点,大家都互帮互助。”邓顶峰说“看着孩子们在这跑来跑去,开心得玩闹着,我就很高兴。”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她每隔几分钟就会接到一个电话,她说最忙的时候,她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得人多了有的人就打不进来。几天没有回家,她孩子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才回去,她来不及和孩子多说,说了句“正在忙,等会给你回电话”就挂断了。直到几天后,这个电话她也没有回,她说“只能希望回去后,孩子能理解我。”

“把仪器也腾出来给灾民住”

    金龙小学的校长龚华旺在6月19日就接到了上级通知,要把小学当做安置点。龚校长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集合全校和周边学校老师们整理桌椅,把教室腾空出来。在灾情还不严重的时候,只有8位灾民来到了金龙小学。7月2日,突然灾情严重,龚校长当机立断把学校的仪器室腾出来安置灾民,下雨天,校长怕这些贵重的仪器被损坏,就将部分器材移到了本来就不大的办公室。一共腾出了10个房间,安置的灾民也从190人涨到了320人。灾情就是命令,龚校长一手抓着安置点这边的工作,一边奔赴抗洪前线,四天三夜没有睡觉,前几天喉咙已经沙哑地说不出话来。灾情严重的时候,他和政府部门单位的人是24小时轮番守在大坝上,观察水位的变化。在安置点的时候累了就坐在办公室里的椅子上眯了一会,他笑着说“我们的椅子可是沙发的,条件还不错吧。”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正是有了这些默默坚持、默默奉献的人,才能度过这场难关。金龙小学的安置点内,孩子们在开心追闹着,老人们坐上走廊上的凳子上,说着一些家常里短。外面,许久不见的太阳也终于出来了。(文/陶候 图/金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