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述蒙城好人,传向善力量”专题采访之一】相濡以沫爱为伴,执手无言苦同行

    “老头儿你再帮我倒杯水,我口渴还想喝。”在对杨金贝老人采访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他的老伴儿王素娥仅是唤他为自己倒水就进行了三次。但每一回杨老都毫无怨言,立刻起身去做,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爱妻病重伴左右  不离不弃二十载

    来自蒙城县漆园办事处花园村 76岁高龄的杨金贝老人,平日里几乎不怎么出门,因为只要他离开一会儿,老伴儿就会不停地唤他找他,深怕他走掉留下自己一人。20年前,老伴儿王素娥就被查出患有高血压、类风湿、慢性肾衰、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日常生活基本无法自理。三年前,慢性肾衰又恶化为尿毒症,并伴随精神分裂、短暂性失忆等病症,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由于尿毒症救治的紧迫性,杨贝金老人每周三次,骑着三轮摩托车拉着老伴去医院做透析,每次透析大约需要5个小时,杨金贝就在医院耐心陪伴,几十年如一日。

    老伴儿患病初期,杨金贝的生活突然变得非常忙碌。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事业,即使是面对身患重病的母亲,全天24小时陪护也完全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杨金贝毅然决然将老伴儿从医院接回,不给儿女过多负担,自己全天全身心地照料,生怕哪儿做得不够周全,让老伴儿感觉不舒服。从吃喝拉撒睡的伺候服侍,到喂药洗衣洗脸洗脚洗头刷牙的日常琐事杨金贝事事上心,终日操劳,自己也被气管炎、头痛等病症折磨。说到这些,他都觉得是小痛小病,老伴儿的康复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贴心照料无埋怨  细致入微显真情

    在与杨金贝老人的交流中,坐在他身旁的老伴儿因为精神问题,一直在喃喃地说着些什么,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明白,但这些喃喃自语对杨老来说仿佛带着魔力,他总能读懂话里的意思,或轻轻安抚,或小声问些什么,或只是安静地看着老伴儿露出笑容。

    “她半夜会经常想吃东西,我就用电磁炉给她热些东西吃。”由于一周两次的透析,王素娥营养流失特别快,杨金贝更是不厌其烦,保证老伴儿的营养。“她有尿毒症,肾不好也不能吃多,有时候喝点面汤水就会胃疼。”每次到了夜里,王素娥胃疼无法入睡,杨金贝就会拿出热水袋敷在她的腹部。“她夜里喜欢翻身,热水袋根本固定不住。”为此,杨金贝每次都会用宽宽的布条将热水袋绑在老伴儿的腹部,这样再怎么翻身都不会弄掉了。小小的创意凝结了无尽的爱。

    由于长期卧病在床,王素娥全身肌肉逐渐萎缩,杨金贝便每日用按摩仪帮她做全身按摩。清晨或是黄昏,村民们总能看见杨金贝用一辆简易三轮车载着老伴儿在环村公路上缓缓前行。王素娥的视力极弱,杨金贝便成为了她的“眼睛”,每走一步路,都紧紧拉着她,生怕有闪失。杨金贝还自己制作了拐杖,方便老伴儿行走。

    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王素娥会闹脾气,不停地说糊话,还会有短暂失忆的情况出现,连最亲的家里人也无法辨认出。此时,杨金贝就会拉着她,一遍一遍跟她解释,或者带她去外面转转,稳定情绪。

有时,杨金贝因为身体原因会头痛睡不着觉,王素娥也会时常胃疼,“我疼她也疼,我就一边帮她敷着热水袋一边按摩自己的头,这样我就感觉没有那么疼了。” 王素娥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很多不同种类的药物,而且服药的时间不一样,杨老总是记得清清楚楚,按时按量给老伴儿服药。 

    忍受着老伴精神病发作时又哭又闹的折磨,杨金贝在思想上也曾有过动摇,但终究也只停留于思想上。“不要说小两口了,就是平常人与人之间也应当以情相待。她有脾气,我就包容。”正是如此,杨金贝用亲情一次又一次赶走了死神的侵扰,用亲情守护着老伴儿的安好。

孝老爱亲育子女  和睦相爱一家亲

    王素娥患病初期,杨金贝带领儿女们看护左右,将她从死神手中一次次夺回。从医院转到家中治疗后,杨老知道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事业和课业的压力,很少能抽身来照顾老伴儿。杨老便一个人陪伴照顾,从不打扰儿女。杨老默默的关爱与付出为儿女们做了榜样。杨金贝的三个儿女也非常孝顺,虽然不会用过多的言语去表达,但总是在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温暖,互相帮助,血脉相连,这是他们作为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杨金贝带领他的儿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虽然每个家庭成员都因这样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而背负了巨大的重担。但在杨老无言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们一家人风雨同舟,一同在苦难中继续前行,用亲情给老人最大的抚慰,也用亲情建筑起了一个最平凡却也最温暖的家。(文/图 传媒学院赴蒙城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