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述蒙城好人,传向善力量”专题采访之四】孜孜乐业志,拳拳赤子心——记爱岗奉献模范王孟轩

 


    他激动地拿着一本外壳早已剥落、页脚卷起泛黄的线装书,“我喜欢读书,没事就会看书”,随即翻了几页,“最喜欢的就是这本《沧波逐影》。”
    73岁的王孟轩是一名有着4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50多年前,蒙城县漆园镇是个贫瘠的小村庄,逢雨泥泞难行、电灯鲜见、吃水全靠挑,却偏偏历经人民公社的兴盛与撤区、设区划社的变革频繁时期,王孟轩的故事生长在这个复杂变化的年代。
1960年,王孟轩从蒙城二中的前身李安中学毕业,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开始了用知识来获取生活来源的新阶段。经过大炼钢铁、农村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化运动等运动,6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蒙城县也不例外地出现了春饥荒,人口非正常死亡严重。可也就是那个时候,王孟轩认识了同为语文老师的郇玉梅,两人相恋直至走入婚姻的殿堂。相遇于落魄年代的爱情经历现实的严苛考验,从一开始便就注定是深刻难忘的。
    在短暂的四年教书生涯后,王孟轩于1965年从学校调出,来到双桥村生产大队工作,从此开始了他二十多年的基层干部生涯,也是王孟轩最引以为傲的岁月凭借。之后的五个月里,王孟轩开始为生产大队做些会计工作并兼以文书、组织工作等。
    由于表现突出,王孟轩成为全县1969年69位入党的党员之一。从当前自身身份出发,他开始重新审视眼前生活的环境与现状,决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不动摇,并对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发挥带头领先作用。次年,蒙城县发生洪涝灾害,灾害影响较广,王孟轩带领民警筑坝防洪,固坝防洪,有效地控制了险情;同年,为了疏浚河道,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多发,利用水源,镇里开始多开支流,王孟轩选择走在了实践的第一线,挖沟引流,重修河道堤坝,回想起来,王孟轩现在都觉着后怕。“要是不修,我们都得漂走。”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1983年,王孟轩时任民兵营长,恰逢查岗放哨。同年,经过行政划分后,王孟轩成为蒙城县漆园镇双桥村村长。但在一年后,由于生产大队的召唤,王孟轩再次回到生产大队。1985年成为蒙城县漆园镇宋桥大队副书记,于同年9月份退休,时年四十四岁。
    王孟轩的工作在二十年间受整个大环境影响,起伏变化比较大。可以说是与中华命运息息相关的。王老一直以崇高的信仰来影响、督促自己,一直都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也一直坚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王孟轩说道,“那时我就用这句话给自己希望。”
    妻子教书30年退休后,夫妻二人便过起了种地自足的简单生活。不幸的是,郇玉梅退休后便得了病,2008年与世长辞。“一休息就生病了,就不行了……唉……”王孟轩此刻的叹息,戛然而止,却清楚得透露着悲伤与思念。王蒙轩时不时总会出神地盯着客厅桌上摆放的妻子的照片,由于年代久远,照片早已失色,像他们独有韵味的爱情,在统一色调的世界里才能开的美丽。
    2012年6月,带着对妻子深深的思念,王孟轩开始做清洁工作,73岁的老人,每日除了日常的农活之外,还担负起整个大队和新农村建设区域的道路。即便遇上恶劣天气暴雨、暴雪、大风,老人也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清扫任务。每天早上的七点,老人都就出门清理道路。一把扫帚形单影只,撑起一片天地间的狭窄世界。
他手里拿起书,“最喜欢的就是这本《沧波逐影》。讲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蒙城当地巾帼英雄的刘金定维护民族利益不屈斗争的故事。”此刻的眼里流露出的自豪与坚定,让人不得不再次为这个老人对这片土地的爱肃然起敬。
遍查资料寻找《沧波逐影》,没有一星半点的讯息线索,不知是不是年代太过久远,已经成为历史的牺牲品,只能沦为茫茫世界里的又一个未知。王孟轩将这本书看了一辈子,也爱了一辈子,必定是爱它的精髓与精神。而这种对刘金定坚强不屈精神的独钟,让人看到一位难忘离世妻子,却只能将思念与爱深植心中的老人,一位对中国共产党有崇高信仰的老党员、老干部;一位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爱国爱家之人。(文/图 bet356亚洲版体育官网传媒学院赴蒙城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