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踏足百村千幢实地 寻访民间工艺大师——安师大传媒学院实践团队赴吴鲁衡罗经店开展文化调研活动

    7月6日,指导教师秦枫带领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对徽文化的进一步调研工作。上午9时,团队全体成员抵达休宁县万安镇老街,了解当地居民对政府“百村千幢”政策的认知程度。10时,团队成员来到吴鲁衡罗经老店展开调研工作,民间罗盘工艺大师吴鲁衡罗盘第七代传承人吴水森接受实践团队采访并对吴鲁衡罗盘进行详细的介绍。
                                                        吴鲁衡罗经店自清始代代传承
    据了解,创始人吴鲁衡幼时进入罗经店当学徒,成长为一名技艺超群的技师,颇受店主和师傅的青睐。通过自己努力,吴鲁衡短期内掌握了制作罗盘的所有工艺,成为店中能独立生产罗盘的技师。技术成熟后,吴鲁衡在万安创立了自己的店号——“吴鲁衡罗经店”并不断打造品牌,在产品生产,工艺和营销方式等方面均有改进,产品远销朝鲜、日本、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品牌创立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吴鲁衡罗经店已集休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体。吴老告诉我们,自第一代创牌始代代相传,至今已传承八代。其中,第五、六代继承人共同制作的日规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民国政府农商部二等奖”、“南洋劝业会优等奖”三项荣誉。
                                                      吴水森对产业化说“不”
    当问及罗盘的产业化构想时,吴水森表示不会将吴鲁衡罗盘进行产业化生产。吴老告诉队员,吴鲁衡罗盘运用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工艺,其材料为天然陨石,灵敏度高,可以保证较长的时间内不会退磁。若使用机器生产,成本会降低,但罗盘质量会下降,另外,作为徽州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机器生产加工以及产业化的生产销售会导致罗盘丧失很多原汁原味的成分,也不利于徽州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虽然制作罗盘是全家几代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但吴水森表示 “产业化会导致传统的东西变了味的,我们要将徽文化传统的部分保留好,我会一直坚持采用手工生产,人手不够可以雇佣,分工合作,提高效率,但是绝不会使用机器生产”吴水森补充道。
                                                      “创牌难,保牌更难”
    当吴水森提及吴鲁衡品牌的未来构想时,他告诉队员们自己已设立专门网站详细介绍吴鲁衡罗盘,不过,他表示不会开设网店进行销售,那样会带来罗盘价格上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市场混乱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罗盘的销售以及徽文化的传承。近些年来政府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每年都提供政府资金补贴。“创牌难,保牌更难,要想守住牌子,就要坚持政府重视和个人努力相结合,仅仅靠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吴水森认为,“吴鲁衡”这块牌子是八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自己会尽所能让这块牌子打得更响,从而有利于徽州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胡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