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暑期三下乡】小龙虾“钳”起大希望
      “这只虾是飘上来的死虾,本来让它再蜕一次壳,就能产卵的,现在壳没蜕下来,你看,它个头大,有四钱重了。”站在棚子底下说话的是杜立宾,他手上是已经死了的青壳虾,虾子个头已经和市场上卖的小龙虾相差不大。

      丰峡村西边,上百亩的旱地上竖起了许多种植草莓的白色大棚,从空中看,在各种草莓大棚的“夹击”里,几块“田”字型的水塘别具一格,水塘上飘着的两三个红点,是死后飘起来的小龙虾,杜立宾手中的那只虾就是在这几亩水塘里捞出来的。

      2017年,长丰县龙虾养殖面积超过5.8万亩,成功闯进全国下龙虾养殖产量前30强,发展势头强劲,今年5月份,杜立宾也决定加入长丰县龙虾养殖的大军中。

(左侧为杜立宾家虾塘 右侧为何正荣家虾塘)

弃耕还湖开启养虾路

      杜立宾老家在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大溪乡村民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长江岸边的船家人,三峡大坝工程开始前,杜立宾家一直以驾船和种植果树为生,从万县到武汉,沿着长江运输各式各样的货物,自家种的柳橙等瓜果也销往全国各地。1992年,三峡移民搬迁开始,巫山县紧靠长江的船家人不得不陆续搬迁,2000年,杜立宾和姐姐杜立葵,带着父母以移民的身份搬迁至丰峡村,杜立宾家分到4亩承包地,姐姐杜立葵家分到了3亩地。

       今年5月份,杜立宾家的小麦全部完成了收割,和往年地里收成差的情况相似,上半年地里的小麦非但没有收益,算上成本,还亏了许多。姐姐杜立葵家紧挨着的3亩地,同样亏损严重。杜立宾告诉记者:“我们家地地势低,一下大雨,地都被淹了,种什么都不行,养点不怕水的,我姐夫也说养龙虾比种麦子好,他们也商量着把原来的麦子地改成水塘。”

      6月1日,杜立宾请来挖掘机,一上午的功夫,7亩麦子田变成一块块的“田”字型水塘,用买来的水泵,从附近的大水沟里抽水灌入水塘,6月8日,杜立葵家400多斤青壳虾和红壳虾苗全部投放进水塘,隔天,杜立宾家的400多斤虾苗也全部投入水塘。养了40多天的虾苗已经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有些虾子的个头已经赶上市场上售卖的虾子,八九月份,将开始打捞第一批龙虾,产量和售价如何,养虾新手杜立宾姐弟两人心里也没有底。

(杜立宾从虾洞中掏出一只龙虾)

自力更生种地收益微

       天热时,小龙虾跳到“田”字型池塘中间和四周的高地上,“钻”到玉米、芋头、黄豆禾的叶子下面“乘凉”,杜立葵介绍,这些谷物、瓜果都是种给自家人吃的。过去,地里五六月份种一季玉米,八九月份再种一季小麦,收割后卖出去换钱,作为家庭的的主要收入之一。由于自家地地质差、地势低,经常发生涝灾,杜立葵与何正荣夫妇没有其他手艺,主要靠在工地上做一些临时工来补贴家用,盖小区、盖猪厂,村里的、镇上的、县城里的活,夫妻两都接。2009年到2011年,合蚌高铁动工,丰峡村在铁路规划线上,村里的很多房子被要求拆迁,因此政府牵头在村子内重新购买了一块地,帮助村民建立新居,杜立葵夫妇这两年间一直在工地上担任着“小工”的角色。

       建筑工地里临时工的活又脏又累,危险性也高。2009年,杜立葵在搬砖时,屋顶上的水泥横梁掉下来,杜立葵右手中指的骨头被砸断,几经辗转才将骨头接好。2008年,丈夫何正荣从临时搭建的横在半空中的木条子上跌下来,脚腕处脚筋断裂,做了钢筋穿孔手术才固定住。2014年,何正荣查出脑出血,去年冬天,因为膝盖关节处疼痛难忍,最终选择了进行微创手术,现在的何正荣仍然时常腿痛,走起路来不太灵活。夫妻两唯一的女儿何红嫁在了本村,婆家离杜立葵家不远,何红平常在家带着两个儿子,没有正式的工作。如今53岁的杜立葵患有神经头痛,因为身体原因,夫妻两也没有继续在工地干活,如何提高收入是何正荣一直考虑的问题,他说:“养龙虾只需定时打捞、看护、撒食,比种地和种草莓省力许多。”

       2000年迁至水湖镇后,杜立宾几经易行,家里收入却一直提不上去,妻子金诗琼自搬迁后,被推荐担任计生主任,到如今干了近20年的村干。2016年4月份,经人介绍,杜立宾加入南京外墙装饰有限公司的工程队,和大儿子一起在南京帮人做外墙装饰。零九年修建合蚌高铁拆迁掉的房子,其中就包括杜立宾家,依靠政府补贴,杜立宾在新建成的村民楼购买了两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留给了大儿子。今年,50岁的杜立宾没有再到南京干活,而是留在家里为小儿子忙活着建新房子,上半年地里收成不好,又想着今年自己没有外出打工,杜立宾就萌生了养小龙虾的念头。

(杜立宾家的红壳小龙虾)

兢兢业业旧地换新颜

       400多斤的虾苗、饲料、药品等等,两家分别都花费了一万两千多,隔半个月,杜立宾就向水塘里喷撒一些药水来保持水质;水位降低时,及时向水塘里灌水。正值夏季,中午烈日当头,杜立宾也必须到水塘查看龙虾的生长状况;下午六点多,他带着前一天泡好的七八斤大豆,有时是饲料来喂养自家的龙虾,夜里为了保护虾子,杜立葵和杜立宾两家轮流“值班”。原本打算住在不远旁的猪厂里,村委没同意,杜立宾建了间移动板房,在里面过夜,防止龙虾发生意外。而杜立葵家水塘边的棚子,顶部是一个架起来的铁板,底下是用砖头砌起来的。2016年,商合杭高铁开始建设,丰峡村内部分房屋被拆迁,建棚子的红转头就是杜立葵从拆掉的房屋处捡来的,省下了一笔费用。这两天,早晚太阳不那么毒辣时,杜立葵就在棚子四周把砖块堆好,作为围墙。

(杜立宾在向虾塘里撒黄豆)

      丰峡村一直鼓励村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业,村里的扶贫专干康大洋向记者介绍长丰县2018年特色种养业精准扶贫的政策:“政府对于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的村民有补贴,养殖龙虾等特种水产品2亩以上的能拿到每亩奖补的500元,最高奖补3000元,杜立葵家作为贫困户,今年下半年,将拿到3000元的政府补贴。”

      第一批投入的虾苗目前长势迅猛,杜立宾准备7月下旬先捞一批个头大的龙虾,按照市场价直接卖给县里收虾的中介商,由他们销往广东、深圳等地方。“这个大豆就是给虾子吃的,长丰县是养龙虾的大县,水家湖旁边的杜集乡、朱巷镇的养虾大户多,虾子不愁卖不掉,我也打算这两天过去参观他们的水塘,现在就希望虾子能吃得好,长得好。”杜立宾用黝黑的手捞起一捧浸泡在水桶的大豆说道。

       水湖镇养虾的村民自己建了一个微信群,有62位虾友,杜立宾和杜立葵都在这个养虾微信群里,丰峡村另一家养虾户段道清家,5月份开始投放投放虾苗,现在也进到这个微信群中,大家在群里交流养虾的知识和经验。杜立宾告诉记者:“虾子有没有病啊,什么时候打药水啊,这些我不懂的在微信群里问一下,那些有经验的就会告诉我。”

       虾塘是请大型挖掘机挖的,因为没有经验,虾塘四周被挖得凹凸不平,一边还出现了塌方的情况,为了减少损失,杜立宾打算明年重新培育虾苗时再进行修整,周边空地上再种些瓜果,一地两用,收入也好跟得上。“八月底,第一批小龙虾整个都能卖掉,如果效益还可以,明年我想再多买些地,把规模做得大一点。”

(凹凸不平的虾塘全景)

       种过菜,开过摩的,干过小工,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杜立宾和丰峡村大多数的三峡移民一样,在安徽中部的这个小城里,努力尝试着各种各种职业,尝试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每天下午三点,杜立宾要准时到工地上督查小儿子新房子的建设进程,他说:“年轻人在外面闯是好事,但以后终究还是要回到家里,回到长丰的。”

       丰峡村新手养虾户的养殖路仍在探索,从一无所知到逐渐精通熟络,就像村东侧呼啸而过的列车一样,正在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方雅致/文 丁慧 赵玮 王玉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