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新传先锋”风采录】张书朋:他与他的“播音+X”

      2014年的秋天,他还是一名稚嫩的大一新生,当他在新传学院的开学典礼上听到胡靖书记说起“部校共建”和“创采写摄编播评管”时,一阵热潮涌入他的心中。从此,“所从何来,意欲何往,心安何处,乐在何方”便成了他苦苦思索的问题。后来,随着“互联网+”风靡一时,“播音+X”中的X也成了他三年里奋斗的目标。因为他深知,一个只能“言之有序”照着稿子朗读的花瓶子,显然不如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的台柱子更能打动世界、感染人心。他,便是14级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张书朋。

专业提升在新传

      “创采写摄编播评管”,这短短的八个字浓缩了传媒行业的精华。

       作为播音人,播是行业基本功。专业上,张书朋三年的综合测评一直位列班级前三,获得一等奖学金2次,三好学生标兵2次,一次性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乙等。作为应用型专业学生,他不仅仅只重视理论知识。从专业内的“回声杯朗诵大赛”到学校的“第十届青春华章朗诵大赛”;从师大新闻的主播到出镜记者,他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然而,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不仅要会播,更要学会采写。这三年来,从“寒假归来话成长”到“对话时代骄子”,他共撰写新闻稿28篇,拍照328张,一篇篇稿件的录用,让他更加坚定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做一位优秀的主持人。

新传这片试验田,不仅教会了他采写播编,更为他打下创摄的基础。从霞光初起的清晨,到寂静无人的深夜,大学三年的业余时光,他总是陪伴着《师大新闻》:参与了联合国原人事司副司长翁盈盈夫妇、朱敬文长子朱恩馀、荣芝奖学金资助人张瑞芝等众多知名人士的专题采访;参与拍摄视频新闻47次;制作视频新闻78条;统筹制作《师大新闻》27期和安师大宣传片英文版的制作剪辑等。

实践拓展在新媒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大一刚入校时,他突发奇想,策划了“校徽带你游校园”活动,并拍摄了一组照片发到了微博上,意外的受到了中国大学生在线等众多媒体的转发。这也让他感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力量。从此,身为班级宣传委员的他,便开始管理运营14播音“微爱发声”官方微博。928条微博,1249名粉丝,是他无数个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浸透了他两年多的辛勤汗水。

      随着对新媒体平台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班级的平台已经满足不了他对新媒体的探索。2015年,他在院会新媒体部担任工作,并带领院会新媒体部在学校掀起一股新传风暴。微博话题#安师大新传双迎晚会#阅读量突破340万,并冲到了社会榜第3,创造了校园媒体的新记录。

      校媒的出色表现也让他得到了去更大舞台锻炼的机会。今年1月,经校党委宣传部推荐,他只身一人前往北京,到《中国青年报》的报社实习,参与中青报“小年夜”24小时春运直播等众多大型活动。谈及这次实习,他如此感慨道:“连《中国青年报》这样的传统纸媒都做起了直播,正如实习老师对我说的,我们要一直保持一颗对新媒体行业的探索之心”。

素养砥砺在公益

       社会公益实践是大学生观察和服务社会的途径,也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大舞台。

       2014年暑假,张书朋随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中华文化万里行”,深入泰国北部山区,在大同中学进行义务支教。他说:“十岁出头的华人子女,为了学母语,最远的要走几十里山路才能赶到学校”。这深深地打动了他,也坚定了他参加公益实践的决心,正是在这次暑期实践之后,他行走在公益道路的脚步便再没停止过。

      在校内,他于2015年、2016年参加大学生暑期实践校级和国家级重点团队,分赴霍山县采访当地中国好人,赴凤阳县宣讲小岗精神并在凤阳实验小学义务支教。在校外,他利用自己的专长服务社会。走进社区,给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主持和演讲的培训;走进乡镇,参加“宣城市建党95周年文艺汇演”;走进企业,在马鞍山“幸福人生研修班”结业典礼朗诵《撑起民族的脊梁》;走进书院,长期在安徽皖江书院做志愿者。

      专业提升、实践拓展、素养砥砺,他脚踏实地,一点点地丰富着他的“X”。回顾三年的校媒生涯,回看他与他的“播音+X”,他如此说道:“我为这个X做了有新传风采的生动注脚;做了有新媒特色的生动注脚;做了一段预埋伏笔的生动注脚。”(文/院会宣传部刘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