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新传先锋“三下乡”】新时代90后的创业梦

    眼前这个个子一米六八,身穿白色T恤,脚穿凉拖的小伙子正坐在专门经营陶瓷雕塑和瓷板画的厂房一角,不远处的插线板上,激昂的音乐正通过MP4回响在厂房上空,一场安徽与江西的邂逅,涉世未深的学生与私人作坊青年的对话就在停在厂房的三轮车前开始了。

    来自抚州的许恒辉,毕业于江西陶瓷美术工艺学院职业技术学校美院,他只是景德镇上千家私人作坊里的无名小辈,也是在新时代作坊里勉强营生的一代90后的缩影。

    许恒辉就住在离这不远的地方,自己租着房子,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他都呆在一个月八百租金的简陋但设备齐全的作坊里,周末的时候,他就开着自己的三轮车,载着自己一个人做好的雕塑,拉去附近的陶艺街或大学生创业集市上去销售。

    屋子一角里的日历上用红笔圈出大小不一的圆圈,提醒着许恒辉每天的工作安排,上面写着“图与火的精灵,灵与肉的载体”彰显着他内心隐藏的陶艺情怀。

    许恒辉的作坊叫“瓷蕊坊”,名片给人清新的感觉,是刚开始与他合伙开作坊的朋友给起的,寓意着他们的陶瓷生涯像含苞待放的花蕊,他们憧憬着将来有一天可以开花结果。只不过两人因在生意上有点分歧,最后只有许恒辉一人坚持了下来。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景德镇还有很多国营的制瓷企业,九十年代,私营作坊越来越多,也就催生了许多人来景德镇瓷校求学,毕业后留在这里靠自己的手艺生存在这享誉四海的瓷都。

    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在工厂里实习几个月,熟悉一下制瓷的简单流程就步入社会,靠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单冲直撞经营作坊的很多,谈及是否喜欢这份工作,他说“一般我就熬,三年熬出头就算,熬不出头就收拾行李回家转行了。不过我还是相信机遇的。”

    “反复倒浆,用花了很多成本的模具做了成批的雕塑,当你打开窑炉看的那一刻,虽说已经麻木了,但看到一些烧坏的残品,心里也会郁闷整整一天,那种心情还是很难受的,毕竟翻个模板也需要钱。”许恒辉的视线延伸到脚下的水泥地,用很无奈的口气,就这样对队员说道。

    那种心情还是很难受的,毕竟翻个模板也需要钱。”许恒辉的视线延伸到脚下的水泥地,用很无奈的口气,就这样对队员说道。

    不过,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相比一些上班族,我很自由啊,我是自己的老板,上班下班时间自己来定,还是比较轻松的。”

    相比一些日用瓷,景德镇还是以艺术瓷居多,传统的印坯技术已经很少为现代的年轻人采用,多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传统的制瓷技艺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学校也一般不教授。一些拥有传统的手工艺的老工匠也只沿袭祖辈的脉络,代代相传在泥浆模具里。

    采访最后,队员联系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思维,询问许恒辉是否会采用实体店销售与网络销售并轨的模式,许恒辉表示近期不会盲目跟风,还是以传统销售为主。(图/文--安师大赴景德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