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新传先锋“三下乡”】于凋敝下回溯光的痕迹——寻访“小三线”建设中朝阳微电机厂的故事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空气中带着黄山特有的清新气息,朝阳微电机厂的旧厂区就在这午后的雨里静默站立,像一个老兵。从1968年建成到如今,这些旧厂房已经是个年近半百的老人,走过了许多风雨。

       朝阳微电机厂起初是一家半军工的上海小三线单位,主要生产微型电机,以供飞机或轮船上控制仪表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面临紧张的国际形势,根据关于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国家决定在被划为“小三线地区”的安徽南部山区,建设上海的后方工业基地。而朝阳微电机厂,就是当时上海小三线建设中的一个重点建设单位。

      朝阳微电机厂位于黄山市祁门县,经营最好时有职工1600多人,资产总额高达2.4亿元,而如今它的大门,连名字都已经不存在了,破旧的大门旁杂草丛生。

 

      现在的朝阳厂旧址,大部分已经荒废,只有部分厂房被当地的一些小企业短期租用。最靠近马路的两间厂房现在作为垃圾中转站,随意地堆放了各种废弃物。

    

      再往里面的厂房走,大部分更加破败,甚至许多的房子屋顶已经倒塌,过长时间的闲置和荒废,让绿色植物肆意疯长,像是要把整个房子吞没。

      厂房内处处可见倒塌的木梁和破旧的窗户,许多墙面也都出现剥落情况。部分厂房被短期租用后,另外一些破旧荒废的厂房就成了旁边那些企业工人偶来休息的地方。

      厂房的墙面上还看到曾经的标语,写着“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满足顾客不同需求、争创中国名牌产品”。

      朝阳厂曾创下连续17年盈利的记录,在2001年的一份厂内资料中显示,其当年一年的产值就已过亿,销售收入过亿,年利税过千万元,出口创汇高达230万美元。

      琚三玖是一名朝阳厂的老职工,1972年才20岁的他就进入了朝阳厂工作,最开始时负责安装机件。后来他应厂里的需要,还做过炊事员、仓库保管员、成品检验员等。

      1985年原本名为“上海微电机厂”由黄山市接收,更名为“安徽省朝阳微电机厂”,琚三玖作为当时的留皖人员继续在厂里工作,最后成为了朝阳厂的厂长。在寻找他的过程中,很多以前的老职工提到他,即便是多年过去了,还是亲切地喊他“琚厂长”。

      这是当年琚三玖的工作证,搬过家那么多次,但他仍保留着这张工作证。他在朝阳厂工作直到2003年其改制,而后不久,朝阳厂就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厂内设备被转手卖出,也因此其很快就宣布了破产,而居三玖也就随之离开。那时的他,已经51岁了。

      “我刚开始来厂里是负责装机件的,用锤子什么的在地下一个个打洞,然后开沟,给电工铺线,那时候没有什么电动的机械啊,都是人工一个个砸,手都砸肿了,吃完碗都端不起来的。”在交谈中,琚三玖说起自己在三线厂工作时的一些经历。

      “后来工作变了,任务轻一点,我就每天自己工作结束了,去帮厂里义务扫落叶,天天坚持啊。”坚持了很久之后,有一次发工资的时候,琚三玖就发现自己的工资里多了10块钱。“那时候10块钱很多的啊,我一个月工资才30块啊。那么我就去问主任,主任说是因为我每天坚持为厂里打扫卫生,被厂长看见了,厂长就奖励我10块钱。”说到这里,他笑起来,脸上皱纹全都冒出来,眼神却像个孩子一样。

      谈起朝阳厂的现在,他很惋惜,“那时候多好的一个厂啊,现在是一片荒芜啊,我时不时还回去呢,看着很痛心的”。说到后来、说到现在,琚三玖用更多的沉默和叹息,代替了回答,那些时候他似乎又变回了刚开始那个话不多的,严肃的老人了。

      命运和朝阳厂交错,纠缠了几十年,那是琚三玖最好的时光,而现在那么多的故事也最终只凝成了一声长长的叹息。朝阳厂的旧址还在雨里静静地站着,琚三玖带着他的回忆,也还在雨里站着,淅淅沥沥的雨里,耳边似乎又是一声轻轻的,轻轻的叹息。(文/图 赴皖南专业实践团队)